复旦大学刘震研究员主讲贵州大学文科讲坛暨哲学学院“国慧”哲学之光系列讲座

发布时间: 2024-04-24 浏览次数: 21

    2024422日下午,由贵州大学人文社科处主办,贵州大学哲学学院、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贵州大学佛教量论因明研究院承办的贵州大学文科讲坛第九十三期暨哲学学院国慧哲学之光系列讲座第五十三讲在中国文化书院勉学堂成功举办。

    德国慕尼黑大学印度伊朗学系博士、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现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甘地与印度研究中心主任刘震研究员应邀主讲,讲座主题为JambhalaKubera —— 一种艺术史与文献学的考察。讲座由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主任、贵州省宗教学会会长、贵州大学佛教量论因明研究院院长、贵州大学哲学学院顺真教授主持。

刘震研究员先从艺术史角度介绍了Jambhala在藏地唐卡画像的标准形象:通体黄色、大肚、右手持果实、左握吐宝鼠、脚踩海螺、安坐莲花,一般被称为黄财神。他指出,这种造像类型在汉地亦有存在,以杭州飞来峰冷泉溪南侧理公塔北侧的101龛内造像为代表,其风格与同时期藏地和印度本土造像基本一致。

刘震指出,佛教传统中黄财神梵文Jambhala在藏文中被称为rmugs ‘dzingnod ’dzin,对应印度教传统中的Kubera。藏文别称nor lhanor bdag等,均对应梵文Vasupati。根据本土词源学,“Jambhala”一词由jambha(魔鬼)和la(抓住)构成。在印度传统中,财神既是财宝之主,也是夜叉之主,亦有水王之含义。文本Mañjuśrīmūlakalpa标志着财神形象的出现,yakṣarūpin bodhisattva具有Yakṣa形象的菩萨

此外,刘震研究员还系统介绍了印度不同时期的财神形象,如十世纪北印度的Kubera两种石窟造像和约2-3世纪犍陀罗的石雕、3世纪Mathura的造像、2-3世纪犍陀罗Kubera-pañcikaHāritī造像、日本13世纪的画像Vaiśravaṇa10世纪克什米尔的Kubera-vaiśravaṇa。其中,Pañcika的专名在早期译经中音译为般遮翼,可能由于讹译为梵文Pañca(数字),影响产生了中国五路财神的形象,并在民俗文化中还形成正月初五供奉财神的习俗。

其次,刘震研究员从公元5世纪中叶的印度语法家、剧作家及哲学家Candragomin(月官)的作品出发,从文献学角度分析Jambhala形象形成的原因。Candragomin在五世纪中叶约有54-56部作品,如Candravyākaraṇa(《月亮语法》);Lokānanda(剧作《世间喜悦》),现仅存藏译本;Śiṣyalekhā(《与弟子书》);Deśanāstava(《忏悔赞》)等。归于Candragomin名下的Jambhala文献有P4438P4566P44404441P4436P4437等五部文献,其文学笔法平实而充满创造力,其中Jambhalastotra最为重要。他列出了书中的9句原文,对文中的莲花、水、弓、慈悲牛、如意瓶、招财树、许愿宝、果子等意象展开讨论。

讲座最后,在场师生与刘震研究员做了深入交流,集中讨论为何Jambhalastotra对财神形象的描述更加符合较晚出现的红财神形象;意象中Mātuluṅga(柠檬)和Nakula(獴)出现的原因;Candragomin(月官)是否具有多重身份以及义净在《南海寄归内法传》中对Candragomin(月官)描述的真实性等问题。通过刘震研究员精深的讲授,在场师生对Jambhala形象演变及不同地区的艺术形象有了较好的了解和认知。

讲座结束后,在佛教量论因明研究院顺真院长以及汤伟副院长、方岚副院长的陪同下,刘震研究员参观了佛教量论因明研究院,对研究院的学科建设和学习环境给予高度评价。即兴演讲中,他特别鼓励在此学习的硕博研究生要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勤奋攻读,早日成才。

 

文:汤伟 杨曼 那贺 图:那贺

一审:王凤梅 二审:何茂莉 三审:张清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