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刘青衢博士为黔鼎鼎律师事务所讲解阳明心学

发布时间: 2023-12-02 浏览次数: 19

    为更好地服务社会,20231130日,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校聘副教授暨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刘青衢博士受贵州黔鼎鼎律师事务所邀请,在该律所会客厅为30多名来自律师、高校、企业、社区、媒体等行业的社会各界人士讲解了阳明心学的现代价值。讲座主题为:“致良知于事事物物——阳明心学对现代职业人生的启示”。此次讲座是贵州黔鼎鼎律师事务所长期举办的“鼎悦会”文化分享活动之一。

    刘青衢博士的讲座分四个部分:一是阳明史评;二是阳明其人;三是阳明其学;四是阳明心学之事功智慧。

    首先,刘青衢博士从古今中外名人对王阳明学术和事功的评价入手,介绍了王阳明“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言心学者必能任事,阳明辈是也;大儒能用兵者,惟阳明一人而已”“我邦阳明学之特色,在其有活动的事业家”“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等非常重要的评定,彰显了王阳明卓越的历史地位。

    其次,刘青衢博士以钱德洪编撰的《阳明先生年谱》为依据,选择特殊节点,介绍了王阳明传奇的生平经历,叙述了阳明波澜壮阔的一生:从12岁立志,以读书学圣贤为人生第一等事,到17岁亲迎夫人于南昌,与道士对坐忘归;从21岁治宋儒即物穷理之学,在父亲官署格竹七日致病(以钱德洪所言为准,不暇涉及学界争论),到35岁因疏救言官被廷杖四十,贬谪贵州修文龙场驿,由此大悟“格物致知之旨”;从45岁升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处,以两年时间抚平为患数十年的巨寇,到仅用四十余日平定拥兵十万的宸濠之乱;从因功封爵新建伯而退处故里讲学,到晚年带病出征广西,殁于征途,留下“此心光明”(依钱德洪)的不朽遗言。

    再次,刘青衢博士以《大学》“三纲领”“八条目”为背景,在“身、心、意、知、物”的概念框架之下,介绍了王阳明主要的思想观点,包括“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万物一体”“四句教”等。对于“心即理”,分析了“心与理为一”和“心与理为二”的矛盾冲突,以及阳明为什么要提出“心即理”的逻辑前提和问题意识;对于“知行合一”,分析了常见的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同于“知行合一”的误解,指出了阳明提出“知行合一”要对治的时代弊病是什么,及对现代人的启示;对于“致良知”,分析了何谓“良知”,以及如何在外物来感、意念发动之时逆觉良知,由知善知恶以好善恶恶而为善去恶;对于“万物一体”,分析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普遍感通之义,推扩到修己安人,仁民爱物,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的仁者境界;对于“四句教”,分析了心体、意念、良知、事物之间的关系,指出其何以能够作为囊括阳明思想体系的纲领性文献。

    最后,刘青衢博士结合此次分享会的主题,专辟一节讲述了阳明心学的事功智慧,以期对现代职业人生有所启发。人皆有一死,而中国传统价值追求三不朽,以求某种意义上的永恒。阳明即是三不朽的典型代表,所建立的卓拔事功更为人所称道,在其背后自有一套切实有效的思想体系作为支撑。阳明认为,第一要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对于现代人来说,也要立志,树立清晰的人生目标,否则人生就缺乏动力,遑言建树。立志以后,要考虑如何落实志向,在阳明而言,是要正诸先觉、考诸古训以成圣成贤;在今人而言,也要向圣贤学习以成就自己。先秦大儒荀子认为,圣者尽伦,王者尽制。这指出了做人做事的两项最高目标和基本要诀,想把人做好,把事做好,不能不恪尽伦理与周善制度。尽伦之难,在于处人之横逆;尽制之难,在于克己之私欲。不为横逆所困,不为私欲所扰,须达到不动心的境界。要不动心,便得做工夫。工夫之大端在于涵养、省察、致良知。以致良知的工夫修养不动心的境界,乃可以尽伦与尽制。由尽伦与尽制,最终在内成就一个中和的心灵和德性,在外成就一个万物一体的太平格局和气象。

    主题分享结束后,现场听众就自己关心的问题一一提出疑问,互动交流。先后包括“如何将立志精神与树立事业目标结合起来,增强在干事创业中的动力”“王阳明是如何处理好内在主体自由与外在规范之间关系的,尤其在威权压迫的环境中”“如何协调解决好照顾家庭与奋斗事业之间的矛盾”“普通个体不一定都能做大事以治国平天下,那么,如何实现不朽”“平时生活中经常有不良情绪干扰,怎样才能达到阳明先生的不动心境界”等等问题。对此,刘青衢博士都一一作了解答,受到现场听众的首肯和赞许。

    在又一轮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许多听众表示,希望能再次聆听刘青衢博士的学术报告和思想分享。


文: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刘青衢 图:贵州黔鼎鼎律师事务所 雷云

一审:王胜军 二审:何茂莉 三审:张清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