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书院获赠何茂莉教授著《古法造纸与传统村落发展:石桥》

发布时间: 2022-03-23 浏览次数: 262

    近日,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获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暨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何茂莉教授特意赠送所著《古法造纸与传统村落发展:石桥》一书。

    《古法造纸与传统村落发展:石桥》除丛书“总序”“前言”“后记”外,共七章。其中,第一章“石桥村概况”含“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历史沿革”“社会发展”各节;第二章“古法造纸传承地”含“石桥古法造纸的起源与造纸遗址”“石桥造纸的原材料及使用”“造纸工艺及传承”“纸张的分类及使用”各节;第三章“村落格局与传统建筑”含“行政公共空间布局”“村落边际空间布局”“传统民居空间布局”“村落姓氏、民族与社会空间布局”各节;第四章“民间文化与乡风习俗”含“苗族服饰”“日常礼俗”“节日、社交”“主要传说和故事”各节;第五章“乡村秩序与村寨治理”含“家族谱系与家教家风传承”“社会治理”“学校教育”“社会组织”各节;第六章“古法造纸文化与旅游产业”含“古法造纸旅游发展的现状”“造纸文化景区”“石桥村传统村落的旅游发展”各节;第七章“传统村落发展与展望”含“石桥村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石桥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石桥村的发展路径”。

    《古法造纸与传统村落发展:石桥》由贵州大学出版社201912月出版发行,全书29.4万字,纳入“传统村落与乡村振兴”丛书。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李建军教授在丛书总序中写道:中国传统村落和民族特色村寨,均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传统村落被认为是农耕文明的“活化石”。

    贵州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构成了贵州独具魅力的风景线,民族特色村寨遍及各地。贵州又是我国传统村落的“大本营”,传统村落与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交相辉映,具有分布密集、保存完整、民族特色鲜明的特征。

    在贵州,“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景观比比皆是,这对巩固和发展脱贫成果、建设美丽乡村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民族特色村寨,无疑是贵州乃至全国一项集保护传统、传承文化、留住乡愁、振兴乡村、全面小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一体的系统而又重要的工程。而利用民族学、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记录传统村落的民风民俗、精神风貌、地方性知识、文化教育,寻索传统村落依托资源、因地制宜、绿色发展、可持续保护之路,探究传统村落“保护优先、突出特色、科学规划、活态传承、合理利用”之策,不仅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

    该丛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存真求实,注重知识性、学术性与资治性的结合,较为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了村落的发展变化进程和改革开放成果,在内容上体现了特色鲜明、个性突出而又科学系统的特征。丛书图文并茂,文风严谨、朴实、简洁、通俗,注重记叙性与可读性、资料性与学术性的统一。在传承和抢救乡土历史文化、激发爱国爱乡情怀、保护发展传统村落和民族特色村寨、实现乡村振兴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要价值。 

    贵州大学是我国西部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大学。学校正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推进“双一流”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百余年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办学进程中,学校十分注重学生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创造性的提升,尤其高度重视文科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与国际合作交流等工作。全面推进和深入开展“新文科建设”和“大地论文”工程已成为学校内涵发展、质量提级的重要途径。学校期待文科师生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上以党的教育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讲话精神为引领,紧密结合贵州“三大战略”,走进乡村联系实际,深入调查科学研究,产出一批批源于大地、服务发展的优秀成果,为实现全面小康,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文: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图:张洪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