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龙场悟道》第四集4月17日在贵州广播电视台播出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官方新闻客户端“动静” 2021-04-14 原标题:记忆贵州|此心光明:王阳明龙场悟道 作者:唐亚平工作室 经授权转载

发布时间: 2021-04-14 浏览次数: 205

    417日周六晚2010分,四集系列纪录片《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回响》将在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贵州6频道)《记忆贵州》栏目播出,请届时收看。

    王阳明,本名王守仁(14721031日-152919日),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汉族,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阳明心学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蔚为大观。阳明心学后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影响东亚儒家文化圈500多年。

    王阳明12岁立志做圣人;15岁独闯长城塞外,拥有经略四方之志22岁、25岁虽两次会试不中,却说 “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35岁不顾杀身之祸上书直言,贬谪龙场的艰难困苦摧毁不了他强大的内心意志,最终在贵州龙场悟道。

    “龙场悟道是宋明儒学乃至中国思想文化的一大转变。龙场悟道完成了王阳明的精神觉醒,形成了对良知的自信,他提出知行合一之说,并奠定致良知的理论基础,进而形成完整而系统的心学理论体系。


《王阳明——龙场悟道》

第四集《回响》

    1510年,王阳明离开贵州后,阳明心学从贵州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出现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的盛况。阳明学因在各个地域文化环境中的传承和发展而有其地域性,逐渐形成了除黔中王门外的其他七个学派:江右王门、楚中王门、粤闽王门、浙中王门、南中王门、北方王门和泰州学派。

    “江右王门,江西的王阳明门人之学派,被看作是阳明学的正统。该学派认为,即是良知即是,源自天生。楚中王门是湖南一方的王阳明门人之学派,主张是世界的本体,产生,即太和气一分殊产生世界万物。粤闽王门主要在福建、广东一带,主张天由心明,地由心察,物由心造,提倡舍生取义。 

    “浙中王门是指与王阳明同郡的王学传人,该学派认为良知,是框定世界万物的规矩或标准,代表人物是王阳明的两位著名大弟子王畿和钱德洪。南中王门概指以明代留都(今南京)为中心,涵盖今苏、皖、沪三地的阳明弟子组成的阳明后学流派,该学派认为良知与知识不同。良知是天命之性,至善者也。知识是良知之用,有善有恶者也。

    “北方王门是王阳明山东弟子穆孔晖将王学传播至北方,以张后觉、孟秋为代表人物的山东王学和以尤时熙、孟化鲤为代表人物的河南王学是北方王门的两大主力军。泰州学派是明代中后期思想学术领域出现的一个儒家学派,因该派的创始人王艮为江苏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县)人,故得名。 

    明朝末年,清军入关,南方掀起了抗清运动,其中王阳明心学传播最深厚的江南地区,抵抗最为激烈。王阳明的第四代弟子黄宗羲组织义军英勇抵抗,失败以后,拒绝降清,拒绝做官,他与顾炎武、王夫之成为清初著名的三先生。他们在国破家亡的绝境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王阳明的爱国救国的良知精神和知行合一的经世致用精神。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

    1608 年,龙场悟道一百周年之际,日本阳明学派的创始人——中江藤树出生了。他是一个中级武士,早年学习朱子学,三十七岁读《王阳明全书》,转而认为只有王阳明继承了孔子的真髓。中江藤树成为日本阳明学的首倡者,他根据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注重学问的实践,强调要按时、处、位之不同而变通思想,形成日本阳明学派的基础思想。 

    通过两百多年的传播,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阳明心学已经成为日本一种社会风潮。一些阳明学者和崇拜王阳明的武士纷纷行动起来,主张变法御辱,抵抗西方,要求推翻幕府,富强国家。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治维新的精神领袖吉田松阴和他的弟子高杉晋作、伊藤博文把阳明心学和西方科技结合起来,使明治维新一举成功,十年之间,打败清朝北洋海军和俄罗斯远东舰队,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

    1903 年,日俄战争期间,日本武官高山公通、金子新太郎、冈山源六、清宫宗亲一行六人到修文阳明洞朝拜王阳明,刻下了摩崖1904 年,日本东宫侍讲文学博士三岛毅题诗忆昔阳明讲学堂,震天动地活机藏,龙冈山上一轮月,仰见良知千古光,以表达海外阳明学弟子的敬仰之情。 

    清末民初,中国很多有志青年前往日本留学寻求救国真理,认识到阳明心学对日本近代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孙中山 1905 年在东京对中国留学生演讲时说:五十年前,维新诸豪杰沉醉于中国哲学大家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学说,故皆具有独立尚武的精神,以此拯救四千五百万人于水火之中。

    15291129日,王阳明归乡途径江西南安青龙港时病逝于船上,终年57岁。临终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每周六2010分,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栏目《记忆贵州》将在贵州广播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贵州6频道)播出,敬请收看! 

 

图文收集与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