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探讨阳明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来源:《贵州日报》理论周刊•学术•社科在线 2019年11月27日 作者:刘凤霞 张寒松

发布时间: 2019-11-27 浏览次数: 437



探讨阳明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刘凤霞 张寒松


    日前,在贵阳举行的第二届阳明教育联盟大会暨首届阳明教育论坛上,来自浙江大学、贵州大学、复旦大学和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四名阳明教育联盟导师就阳明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进行了深入的阐释。


    教育的真谛在于激发受教育者发现自我、成就自我。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中国哲学博士生导师董平教授结合阳明儿童时期接受教育的具体情况,阐述了他关于教育本质的理解。他认为,教育的意义或基本功能,就在于唤起人们对于固有知识的回忆。他谈到,王阳明的信仰确立、知识建构、思想积淀、实践能力其实一体,而作为一个现实过程,则体现为现实性上的一致性。董教授结合当前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多元并存现状,指出阳明先生的少年经历在当今社会是不可复制的,但从阳明的成长历程中我们应当获得关于教育的启迪。
    良知学与良知教是一种本体实践学。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荣誉院长、贵州省儒学研究会会长张新民教授认为,如同孔子的仁本体实践学一样,王阳明的良知学与良知教实际也是一种本体实践学。良知作为可以活泼起用的实存生命本体,不断地通过人的实践行为,迈向成圣的终极目标。因此,他的良知说实际就是一种建立在人性及良知基础上的体用一源的本体实践学,致良知本质上也是一种实践意义上的道德自觉精神和道德生活行为,不仅要让良知充分流行发用,全面实现生命的潜在价借,而且要致力于社会改造事业,将一切美好的价值播撒在世俗人间。良知教乃是一种围绕人的生命价值展开的有体有用的生命实践教育,是一种维护人的存在尊严,激活人的创造生机,增进人的自由意志,点化人间社会生活的人性启蒙教育。
    阳明四句教启示教育者因材施教。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何俊教授做题为《阳明四句教与素质教育》的主题发言。他认为,素质教育的提出旨在帮助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但素质教育的实现面临个体内在统一性与外部的境遇性、功利性导向不一致的问题。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不能决然分裂。不妨把应试教育看成一味“药”,教育者应该善用其中的理念或工具,把应试教育手段和素质教育的目标结合起来,对某一类受教育者而言,应试教育这一味“药”可能会让他有所收获,将他的心收回,将他的自我精神唤醒。教育者要鼓励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保持一种持续学习和提升的能力,引导孩子知道他应该要做什么。
    阳明先生作为励志之魂具有当代价值。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浙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钱明研究员,从“励志”与“立志”两个词语的区别切入,围绕王阳明的励志事迹,通过丰富的图文信息,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仁人志士主动以王阳明的思想与实践来激励抗战将士、振奋国民精神的具体情形。钱明着重强调了阳明先生作为励志之魂的当代价值。他认为,王阳明之所以能被当作“励志”典范,应该说与其极为特殊的个人经历、文武皆备的人物形象以及颇具颠覆性的心学思想品质有密切关系。阳明先生治学躬行、坚贞负责和公忠报国的精神,足见其伟大过人的造诣。其居常处变、立身报国的精神,使我们足够感奋,受用不尽。他认为应以阳明先生作为学习典范,阳明思想的研究者、教育界同仁,应效法阳明先生,自觉觉人,成己成物,取法乎上。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阳明学院)


图文收集与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