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与永久魅力

发布时间: 2017-10-25 浏览次数: 156

    ……

    阳明文化是近年来贵州省着力打造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中重点发展的一条主线,针对阳明文化的研究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学院等高等院校均成立了专门研究阳明学的机构以张新民、余怀彦、王晓昕、赵平略等为代表的专家、学者们一直推动着阳明学研究的发展。

    除了成立机构、组织学术交流各类与阳明文化研究相关的著作也接连出版张新民主编的《阳明精粹》、余怀彦主编的《王阳明与贵州文化》《王阳明的五百年》和吴雁南主编的《阳明学与近世中国》等著作都在学界拥有一定影响力。
    正如贵州省儒学研究会会长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荣誉院长、教授张新民所说研究是普及的前提一种思想文化的普及传播需要先对其有正确的认识。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阐发贵州的脚步从未停止。 

    ……

    20171020日《贵州日报》T04版刊发 “砥砺奋进的五年 实干兴省贵州答卷——热烈庆祝党的十九大召开特别报道·大文化篇” 特别报道,题: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与永久魅力。全文如下:

核心提示

    1014来自美国、日本等国家以及国内学者共160在贵阳孔学堂参加“当代新儒家与心学传统”第十二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5年来大大小小的传统文化学术交流活动接连落地贵阳,2013年建成启用的孔学堂目前已成为贵州独创的一个大型文化综合体吸引大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入驻在学术研究领域和文化传承、普及和创新发展等方面结出硕果。

    今天的贵州人听一场传统文化知识讲座已成家常便饭每逢中国传统节日和二十四节气便能在家门口了解、感受节日风俗传统中国古典音乐也以演奏会、公益讲座、体验活动等形式与贵州乐迷们产生一次又一次的近距离接触。

    今年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中定下目标202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回望过去5贵州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程中不仅通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为人们提供近距离接触、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也在学术研究、对外交流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在开阔创新的思维方式之下传统文化传播在贵州正展现出新的姿态。

研究弘扬传统文化贵州从未止步

    在“当代新儒家与心学传统”第十二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上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学者汇聚一堂其中不少人都是贵阳孔学堂的“常客”。

    仅在今年贵阳孔学堂就已举办“第五届知行论坛暨文化复兴与阳明学的当代传承发展国际学术大会”“中国文字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2017年海峡两岸暨香港人文社会科学论坛”云集了“第三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成中英台湾淡江大学的曾昭旭教授武汉大学国学院原院长郭齐勇浙江省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钱明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专职教授欧阳祯人等数百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

    2015孔学堂中华文化国际研修园正式开园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国内高校均正式入驻在当时举行的入驻仪式上郭齐勇代表入驻院校发言时说贵阳孔学堂中华文化国际研修园的建设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模式将成为贵州省内外、国内外学者和学生切磋琢磨的平台其意义和价值不可限量。

    像这样的传统文化研究机构在贵州并不少见。2005年贵阳学院挂牌成立了“阳明学与地方文化研究中心”。2014“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成立由贵州师范大学牵头在孔学堂设立“阳明大讲堂”。2015由贵州省文史研究馆与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中国阳明文化园合作共建的学术研究交流平台——“阳明学研究中心”成立这是贵州首个与浙江省合作共建的阳明学术交流平台吸纳了国内多位知名王学研究专家。

    阳明文化是近年来贵州省着力打造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中重点发展的一条主线针对阳明文化的研究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学院等高等院校均成立了专门研究阳明学的机构以张新民、余怀彦、王晓昕、赵平略等为代表的专家、学者们一直推动着阳明学研究的发展。

    除了成立机构、组织学术交流各类与阳明文化研究相关的著作也接连出版张新民主编的《阳明精粹》、余怀彦主编的《王阳明与贵州文化》《王阳明的五百年》和吴雁南主编的《阳明学与近世中国》等著作都在学界拥有一定影响力。
    正如贵州省儒学研究会会长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荣誉院长、教授张新民所说研究是普及的前提一种思想文化的普及传播需要先对其有正确的认识。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阐发贵州的脚步从未停止。

文化名家公益讲座提升市民幸福感

    在过去阳明心学、儒家文化、士大夫精神等只是学术专著和大学讲堂的高频词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术交流公开举行文化讲座免费开放人们对这类词语已不再陌生。

    “士大夫精神体现了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在贵阳孔学堂第六期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上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湖南省社科联副主席、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会副会长朱汉民阐述着自己的观点。

    2002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国家图书馆承办“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至今已持续举办13226出席的省部级领导干部累计达两万余人次受到热烈欢迎。20158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与国家图书馆多次磋商达成合作参照“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模式以“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的内容和专家团队为基础结合贵州实际为贵州省领导干部打造了这个高品位、高层次、高质量的学习平台。省内厅级和县处级领导干部均可自愿报名参加。讲座的选题融汇古今中外多学科纵横贯通集历史与现实、思想与智慧、全球视野与战略思维于一体主要包含中国传统文化、阳明学、中外历史、哲学思想、民族宗教、文学艺术等内容。不仅针对领导干部广大群众也在孔学堂的各类讲座中受益。

    今年6,83岁的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楼宇烈在孔学堂内连续开展两期讲座分别以《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和《汉字与文言文的当代意义》为题与贵州观众分享精彩观点。据了解20131月孔学堂对外开放以来坚持在双休日、节假日举办传统文化公益性讲座已有500多场累计听众20万人次。

    除了贵阳孔学堂贵州还有很多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的公益讲座。贵州省文史研究馆从2016年开始举办“山骨讲堂”至今已连续举办十多期邀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央文史馆馆员田青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文学研究所所长胡晓明贵州大学先秦史研究中心主任张闻玉等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不同主题开展讲座。

    举办公益讲座已成为贵州普及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体验活动与艺术创作在创新中传承

    在9月下旬举办的第二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上一位80多岁的老人怀中抱着一摞刚买的新书在各大出版社展区之间依旧舍不得离开他又对一套《宋词注释全集》产生了浓厚兴趣最终和书商商定掏空自己腰包以低于打折后的价格带走了这套书籍。

    本届书博会由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光明日报编辑部、贵州省文明办、领导干部学国学促进会、贵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7万人次前来观展购书全国280多家出版单位在7000多平方米的9大展区内展销了10万余种国学书目取得600余万元图书销售的成绩。

    对于传统文化的大众化普及来说体验和感受十分重要。

    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尝月饼品茶;重阳节吃重阳糕、学童吟诵《孝经》;春节更是热闹传统文化庙会中既能猜灯谜也能玩蹴鞠等传统游戏还能逛逛集市带一两件趣味十足的文创小物回家……贵阳孔学堂推出的“我们的节日”系列传统节庆活动总能吸引很多市民参加仅连续四年举办的文化庙会活动累计参与人数就达到20多万人次。

    去年10,2016中国·贵阳(修文)第五届国际阳明文化节在修文举行论坛、公祭王阳明典礼、我心光明——走进王阳明咏诵会等活动相继上演国内外100余位专家学者现场讲学论道共话阳明。修文一直重视阳明文化的传承和普及不仅举办“国际阳明文化节”这类活动在遗址保护及合理运用等方面也有不少成绩。

    在去年六盘水钟山区大河镇“凉都国学馆”开馆仪式上百名小书童身着汉服吟诵国学经典的场面蔚为壮观而两位身着汉服对弈的老人则因充满生活气息的下棋场景而走红网络被许多网友亲切称为“汉服爷爷”。

    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百名穿着汉服的书童在“凉都国学馆”吟诵《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道德经》《论语》等国学经典。一年多来这里举办了不少国学活动已成为当地市民和外来游客寓教于乐的好去处。

    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更有不同形式的传统文化艺术化表达。

    2017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首场优秀剧目展演就是来自贵州省话剧团和浙江省话剧团联合制作的原创大戏《此心光明》该剧由一级编剧李宝群执笔创作知名导演宫晓东担任导演一经演出便赢得如潮好评。来自凯里的观众王凯鑫专程为这部戏赶来贵阳他告诉记者这部戏果然如他预期的一样精彩通过2个多小时的剧情浓缩了阳明先生一生中几个重要节点即使不了解王阳明的人看了也会对这位圣贤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贵州师范大学也在2015年时推出过一部名为《王阳明》的话剧该剧由文学院师生创作排演2016年第五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上最终在100多个入围展演作品中脱颖而出拿到“优秀展演剧目奖”和“校园戏剧之星”两个奖项。专业院团和学生院团都以王阳明的历史故事及其思想为灵感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优秀剧目通过艺术化的加工让更多人走进古代圣贤的内心。

    无论是体验活动还是艺术创作贵州在传统文化传承与普及的道路上都在不断摸索一次又一次地创新让人们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那些源远流长的历史故事那些隽永优美的文化长卷都在新的时代之下散发出不一样的活力。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过而不改是谓过也。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这是在928日举行的贵阳孔学堂2017(丁酉)年祭孔大典暨“开笔礼”活动中的一幕参与到第二篇章“至圣先师高山仰止”之颂礼中的一支咏诵队伍尤其惹眼他们肤色不同、国籍不同,却都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828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贵阳孔学堂举办了“2017·孔学堂中华婚礼”,30对新人在此完成仪式也吸引了大量观众围观。在贵州大学读研一的柬埔寨留学生林汗龙告诉记者这样的婚礼与柬埔寨的很不一样充满了浓浓的文化氛围让夫妻的结合既富有文化内涵又充满了神圣感看了令人印象特别深刻。

    几乎每一次在贵阳孔学堂内举办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都有外国人参与其中,他们当中有前来贵州旅游的游客,也有长居贵州的外籍人士。

    通过体验感知传统文化,来到贵州的国外客人们不亦乐乎,而在他们眼中,传统文化到底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大概可以在近年来举办的几个活动中找到部分答案。

    在著名作家李宽定创办的中国文化书院贵阳国学大讲堂中,近期举行了几次“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文化”系列讲座,邀请到意大利、伊朗、韩国、法国、缅甸、越南等多个国家的学者,结合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分享他们所感受到的中国传统文化。

    在第一期讲座中,来自意大利的朱馨雅说,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和”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中国人来说,以和为贵、与人为善,信守和平、和睦、和谐,是生活习惯,更是文化认同。

    2015年,贵阳孔学堂举办“世界的孔子·国际漫画大赛”,大赛组委会收到全球近70个国家和地区1120幅作品,内容丰富,包括表现孔子形象的“立此存照”“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四海一家”等主题。

    时隔两年,“王阳明国际漫画展”同样在贵阳孔学堂举行,来自法国、西班牙、伊朗、罗马尼亚、哥伦比亚等多个国家的艺术家汇聚一堂,展览共展出各国艺术家作品200余件,在启动展览的同时,还举行了2017“国际艺术家眼中的王阳明”主题论坛,法国漫画协会主席、著名漫画家诺·万·唐可和美国著名艺术家莉莉娅·帕弗洛维克·蒂尔分别以《我眼里的中国文化》和《丝绸之路对我创作的影响》为题,展开了主题演讲。

    诺·万·唐可说,他虽然不懂中文,但在他看来,王阳明是一个有大爱的人,所以采用了这些吉祥的元素构成王阳明的形象,他相信通过艺术语言,依然能够与世界各地的人们分享他从王阳明身上找到的灵感,分享自己对这位中国圣人的理解。

李宽定的贵阳国学大讲堂

    10月21日,名为《中华孝文化》之“以孝治国的传统”第二讲孝治源流考(下)的讲座将在贵阳举行,这是中国文化书院贵阳国学大讲堂的第82次学术讲座,主讲人李宽定正是该讲堂的创始人。

    2010年,贵州著名作家李宽定和北京大学教授王守常先生共同创办了中国文化书院贵阳国学大讲堂。从那以后,每月一次课,每次聘请一位知名教授来讲课,以全免费的形式向大众开放。除李宽定自己常驻此地讲学之外,7年来,几十位来自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西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学者受邀到此讲学。

    讲座涵盖面十分广泛,从传统经典到中国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各类现象的思辨,从学者心得到现代科学系列讲座,近期还开展了以“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文化”为主题的系列讲座。

    中华孝文化是李宽定重点打造的系列讲座。在讲堂列出的2010年——2020年的十年讲座计划中,中华孝文化的目录里共有10个主题,细分为26次讲座,既有对中华孝文化起源的回溯,又有孔子、曾子等古代名家对孝文化产生的影响,也有以孝治国、历代法制对孝文化的推动,以及对中华孝文化的复兴观察。

    李宽定是一级作家,创办国学学堂是他最大的梦想,步入晚年的他专心建设起中国文化书院贵阳国学大讲堂,希望以纯公益的形式,慢慢引导一批人认真读书,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听课从来不收一文钱,李宽定也从不为谁专门留听课证,他说:“学习的机会要留给愿意学习的人。”讲堂内只能容纳100人左右,每次讲课都有没能领到听课证的人甘愿坐在过道上听讲。

    多年积累之下,中国文化书院贵阳国学大讲堂已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上,讲堂作出了诸多示范,不仅开办了三个读经班,还策划了两次推动“书香贵阳”建设的群众文化活动。相比起对举办讲座数量上的追求,李宽定更关注听众的感受,他认为,讲堂最大的价值是在于听讲座的人、在听完讲座回去之后如果能把经典拿出来再读一读,逐渐养成读书的习惯,那才真正达到了开办讲堂的目的。

 

图文收集与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