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王阳明龙场悟道与平等自由思想的先驱

发布时间: 2017-09-30 浏览次数: 79

    编者按:2017913日,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中国文化书院)历史系张明副教授应邀在贵阳孔学堂为智慧协同知行合一为主题的企业家精英伙伴夏令营讲授王阳明与阳明心学。现将讲课内容分节编发如下:

 

    张明:历史学硕士(中)、教育学硕士(美),《阳明学刊》编委,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中国文化书院)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贵州省阳明学学会副秘书长、黔浙文化合作论坛-阳明学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孔学堂阳明心学与社会心态研究院理论部负责人。 

 

王阳明龙场悟道与平等自由思想的先驱

    王阳明1508年春3月到达龙场,当时,他无车、无房、无粮、无药、无兵、无卒,陪同他的三位仆人全都生病了。王阳明主仆四人面临饥饿、疾病,甚至死亡的威胁。他把地下洞穴当成他的墓穴,如果死了,就埋在洞穴里面。他把得失荣辱都放下了,但他还在苦苦思考圣人之道。他在洞中静坐,让自己的心慢慢平静下来,去感受天地宇宙的精神,去感受天地宇宙的正气。

    王阳明在龙场艰难的环境里,苦苦地追求圣人之道。他在悟道之前有一个大大的问号,即圣人处此,更有何道?这是他从11岁一直就开始追问的问题,苦苦求索的问题。他到37岁的时候,已经有26年的时间了,还在苦苦思考这个问题。他终于在龙场悟道了。他到底悟到了什么呢?

    这要从朱熹那里讲起,朱熹说物物皆有至理,先要格物求理、读书求理、向外求理,也就是先要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然后豁然贯通,就知道了天理,就可以成为圣人。比如:懂得了物理知识、化学知识、天文知识、历法知识,什么知识都都懂了,就可以掌握了天理,就可以成为圣人。但问题是,一个知识丰富的人,他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圣人吗?

    王阳明认为不对,那些都是外在的东西,天理不在天上,天理就在心中,能不能成为一个圣人,关键在心中有没有天理,有没有良知。想要成为一个圣人,不在于知识多少、财富多少、官位高低,而在于你内心有良知。所以,王阳明悟到了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就在心中的良知。他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他在悟道之前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在悟道之后是一个大大的感叹号。他和朱熹分道扬镳了。

    王阳明是从什么地方悟道的呢?王阳明是从《大学》悟道的。王阳明对于《大学》格物致知的解释,与朱熹是有很大区别的。朱熹说要格物求理,先去寻求万事万物的道理,就有了知识,有了知识,心就会诚,就会正,然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步一步从外(物、知)到内(心、意),然后一层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推上去,就会成为圣人。

    王阳明釜底抽薪,他说,万事万物的理在物上吗?比如,孝的道理在父母亲身上吗?不是,孝的道理一定在心里面。他把物解释成,格物就是正心,致知是致良知。他完全取消了格物,格物不是格物,而是正心;致知不是知识,而是致良知。所以,在王阳明那里,不是靠外在的东西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王阳明和朱熹完全是两条道路。王阳明是道德的进路,朱熹的知识的进路。

    总的来说,王阳明是通过《大学》而悟道的。他把《大学》的“解释为,把解释为良知。这个是不学而知、不学而能的,是天生的良知。太多知识,反而把人的良知遮蔽了,比如学很多物理知识、化学知识,可以制造毒奶粉,制造假药,甚至变为杀人的武器,那是圣人吗?知识越多,有可能做的恶就越厉害。王阳明悟道,就悟到了人心中的良知这个东西。  

 

    王阳明的学问非常简单。按照朱熹的说法,要成为一个圣人,就要读很多的书,但一般老百姓,如何能够有条件读书?所以要成为圣人,只是极少数绝顶聪明的人的专利。但对于王阳明来说,大家都可以成为圣人,人人都可以成圣人。打一个比方,朱熹这一派,通过层层的功夫,慢慢从山脚爬到山顶,最后成为圣人。这要经过很多的磨炼,或者知识的积累,最后成为圣人。但王阳明是先立其大,直接站在山顶上,并不没有什么知识,而且可能是一个文盲、是一个哑巴,只要有良知,就是一个圣人,直接站在山顶上,我就是圣人。

    对于王阳明来说,需要考虑的问题不是如何成为一个圣人,而是圣人该怎么做?所以王阳明的学问非常简单直捷,对老百姓来说通晓易懂。这是面对老百姓的学问,而不是面对高层精英分子的学问。这对于老百姓来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王阳明给每个中国人都带来了希望、带来了激动,每个人都不要匍匐在朝廷、不要匍匐在权威的脚下,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在道德面前、良知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即使是高官、富豪也可能干坏事,大家都可以批评、指责,因为每个人在良知面前都是平等的。

    因此,王阳明的思想非常接近于今天平等、自由的思想。明朝思想,在王阳明以前,是在朱熹思想的主导之下,每个人都是向内收敛的,都是很拘谨的,都是很压抑的;但在王阳明之后,中国人的思想就放开了,中国的人格就挺立起来了。王阳明作为一流的思想家,他的思想超越了当时的一般人水平,他的思想达到了古代儒家思想的最高峰,已经走了现代思想的门口,如果再往前走一步,就是今天平等、自由的思想。

 

图文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