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5日,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勉学堂座无虚席,贵州大学党委中心组学习现场,学校邀请了南开大学逄锦聚教授作题为《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专题讲座。”
“为传承学校百年文化底蕴和丰厚文化积淀,贵州大学发挥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省校园文化育人基地中国文化书院、校史馆及长征文化研究院的作用,充分利用孔学堂平台资源,强化校史校训校歌的育人功能,增强师生文化认同感。”
“立足我省丰富的红色文化、阳明文化、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贵州大学培育了大批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及品牌项目。”
2017年9月27日《贵州日报》第11版《教育》刊载:“文明之光耀溪山和谐校园育良才——贵州大学美丽校园建设侧记”,全文如下:
溪山里,溪水如碧,一派生机,林木郁郁葱葱;校园内,生态美,书香浓,百年积淀,自然人文相辉映。
近年来,贵州大学始终把立德树人,建设文明和谐校园作为学校全局性的重要工作,以保文明和谐之树常青。2009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重思政
2017年9月25日,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勉学堂座无虚席,贵州大学党委中心组学习现场,学校邀请了南开大学逄锦聚教授作题为《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专题讲座。
贵州大学在创建文明和谐校园过程中,始终坚持强化理论引领,创新教育形式。
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写进党校教材,列为学习专题,编写的《发展对象与新党员培训教程》被列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入党培训示范教材”,《新编高校党课教程》2016年被评为第三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优秀教材”。
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采取论坛、讲座、研讨、在线学习等形式,建立“处级干部在线培训中心”,打造“两学一做”在线课堂,开设贵大党建频道,增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贵州大学是教育部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首批“青马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省高校辅导员培训中心。学校充分发挥“思想库”作用,理论研究创新成果丰硕。近两年该校校领导、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理论文章100余篇。
学校成立了学习社、研习社、红色文化研究会、青马学社等学生理论社团,打造学生理论学习、研讨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学校共组建400余支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与人数达4万余人,内容涵盖理论宣讲、科技支农、法治宣传、生态环保、脱贫攻坚等,连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集体。
学校每年有3000多名志愿者活跃在生态文明贵阳论坛、数博会、酒博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大型活动上。通过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在学生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梦”主题教育。
学校为了更好为学生提供精准服务,构建了学业指导、资助服务、校园文化育人等全域育人“七大服务体系”。2016年,获国务院“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表彰,获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表彰。
正师风
近年来,贵州大学不断完善监督、考核与奖惩相结合的教师考评制度,将师德纳入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学校成立“教学督导团”和“教学评估团”对师德师风开展常态监控,严格课堂纪律,坚决杜绝错误言论进课堂。
通过组织开展“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师德标兵”评选,举办演讲比赛、网络知识竞赛,引导教师成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践行者。
该校多位教师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涌现出一批以“贵州榜样”宋宝安院士、“年份英雄”潘学军教授为代表,把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的优秀教师典型。
其中,宋宝安院士团队为攻克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建立了30多个防控示范基地,新增效益48.45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潘学军教授十余年如一日,为地方核桃产业提供技术支持,老百姓亲切地称他“核专家”。
喻理飞教授团队跋涉荒山野岭,建立了“贵州高原喀斯特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恢复了1.5万亩优良生态地,受到了国家林业局的表彰。
美校园
目前,贵州大学占地3000多亩,投资60多亿元,建筑面积120多万平方米的新校区基本建成,新老校区连为一体,实现了集中办学。
被评为“贵州省高校优美校园”的贵州大学,校园环境优美,以山地起伏为特色,以院落空间为核心,建筑格调高雅、韵味独特,美丽贵大、书香贵大相融,环境育人和文化熏陶并举,绿化覆盖率达到80%,成为贵阳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学校成立了校园绿化工作领导小组,新校区一期环境建设投入2000多万元,二期环境建设投入1.1亿元,每年投入养护费2100万元。
学校还开辟了地方林、学院林、纪念树等绿化区域,把建设生态校园与校地合作、志愿服务等结合起来,广大师生和社会热心人士都参与进来。
校园内的每种树木挂牌标识科、属、种名和用途,以增强学生生态意识、文明意识。
学校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贵州省绿色大学”。
贵州大学还在校园内积极开展节能宣传,建立了全校节能监管平台,被评为“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节能先进典型”。
美丽的校园需要有安全的保障,贵州大学成立了安全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与校内各单位签订安全责任书,物防、技防、人防合一,建设平安贵大。
全校所有班级设立了文明委员,定期举办文明委员培训。
在全国较早组建的学生社团“精神文明创建中心”,被评为省“十佳学生社团”,两次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社团”荣誉称号。
“我的校园我的家”征文比赛、“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活动、“勿忘师恩”拜师活动等引领文明风尚的活动在校园内激发了爱国荣校认同感。
强阵地
为传承学校百年文化底蕴和丰厚文化积淀,贵州大学发挥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省校园文化育人基地中国文化书院、校史馆及长征文化研究院的作用,充分利用孔学堂平台资源,强化校史校训校歌的育人功能,增强师生文化认同感。
该校“青年之声”平台结合同学们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了“书记有约”、创新创业讲座、团青沙龙等线下活动,通过线上问答和线下相关活动互动开展,切实为青年学生解决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和困难。
该平台获团中央通报表扬,贵州大学作为唯一高校代表在全国平台建设会上作经验交流。
贵州大学依托“互联网+”,构建“四微(微信、微博、微视频、微电台)”多元立体校媒传播矩阵,达到“天天有报道,周周有亮点”的宣传效果。贵州大学官方微信在“全国高校官微排行榜”上居于贵州省榜首,2017年以来两次获得腾讯微校“西部之星”,三次入围全国高校官微百强。
2016年,《贵州大学报》选送的4篇作品分获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年度好新闻一等奖、二等奖,《贵州大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校报”,新闻网年点击量达千万人次,被评为“全国高校百佳网站”。
在人民网发布的《2015-2016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中,贵州大学综合影响力位列第19位,其中“高校媒体影响力”和“网络舆论影响力”分别位列第6和第4位。
优活动
2017年9月新学期开学,在校园一角,冯泽、房开江、袁本良三位白发苍苍的退休老教师正在给一群学生诗词爱好者作辅导。
该校大力推动诗教进校园,被评为全国“诗教先进单位”。先后组建了桃源诗社、松涛诗社、翰林诗苑等诗词组织。《贵州大学报》副刊《贵大吟苑》迄今已出版41期,发表3000多首学生诗词作品。《溪山畅咏》《麟山诗文集》《新枝集》等10余部诗集先后出版,不少优秀作品刊登在《光明日报》《中华诗词》《中华诗教》等报刊上。在诗教的润泽下,培养了一大批诗词爱好者,涌现出王纪波、曾入龙等多名青年诗人。
为统筹推进文化育人工作,学校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做到队伍、机构、机制、经费“四到位”,并聘请知名专家担任校园文化建设咨询专家。
立足我省丰富的红色文化、阳明文化、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贵州大学培育了大批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及品牌项目。举办“读书节”“体育节”“社团文化节”,开展民族音乐会、国学讲座、成人仪式、“金话筒”主持人大赛、校园形象大使选拔赛等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结合学科特点,贵州大学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开展公管微讲堂、早安阳明晨读、模拟法庭、花艺茶艺大赛、导游风采大赛等活动。
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各类大赛,近年来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和MBA专项赛金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教育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二等奖,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中国舞蹈最高殊荣—“荷花奖”等。
【记者 杨春凌 摄影 田鑫 通讯员 岳莹】
图文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办公室 图文来源:《贵州日报》2017年9月27日《教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