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摘掉“三顶旧帽子”,还原真正的王阳明

发布时间: 2017-09-27 浏览次数: 136

    编者按:2017913日,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中国文化书院)历史系张明副教授应邀在贵阳孔学堂为智慧协同 知行合一为主题的企业家精英伙伴夏令营讲授“王阳明与阳明心学”。现将讲课内容分节编发如下:

    张明:历史学硕士(中)、教育学硕士(美),《阳明学刊》编委,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中国文化书院)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贵州省阳明学学会副秘书长、黔浙文化合作论坛-阳明学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孔学堂阳明心学与社会心态研究院理论部负责人。

摘掉三顶旧帽子,还原真正的王阳明

    王阳明先生生于1472年,卒于1528年,这是阴历的1528年,如果按阳历就是1529年了,阴历和阳历相差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个时间很好记,以1500年为中心,前面活了28岁,后面活了29岁,享年57岁。他的家族其实是有长寿基因的,他的奶奶活了98岁,他的父亲活了76岁,但是王阳明先生才活了57岁就去世了,这和他的出身有关,和他长期经历的苦难有关。这是他的生卒时间。1500年这个时间刚好是明朝中点,所以王阳明是明朝中期的一个人物。

    王阳明的时代,正好是中国走向衰落、西方走向上升的时代。王阳明在中国思想史上,是儒家思想家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可以和孔孟程朱相媲美。新加坡非常重视儒学教育,他们把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家缩小到最低的限度,也就是说把儒家思想家缩小到几个人的时候,王阳明先生都在里面;如果缩小到4个人,王阳明先生也还在里面,就是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王阳明把中国儒家思想推到了最高峰。他的知行合一精神、致良知思想,在民间广为流传,影响中国和东亚世界500年。他认为人人都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他是具有原创精神的、世界级的、一流的思想家。

    在西方有一个思想家可以和他相媲美,那就是尼采。因为在尼采之前,西方人都匍匐在上帝脚下,尼采说了一句话上帝死了,西方一片恐慌,如果上帝死了,谁来主宰我们?谁来保佑我们?尼采告诉人们,上帝死了,人自己作主,人要成为超人,所以西方人文主义出来了。中国有这么一个人,他就是王阳明。在王阳明之前,包括朱熹,那个时候的中国人,都匍匐在圣人的脚下,认为圣人是很神圣的,圣人是来指导人们的。但是从王阳明开始,中国人就站起来了,不必以圣人是非为是非,人人皆可以成圣人(王阳明有一封书信拍卖到四千多万元,其中讲到不以圣人是非为是非)。所以从王阳明开始,中国人就从圣人的面前站立起来。王阳明是一流的思想家,他再往前面走一步,就是我们今天的现代思想——自由、平等。日本为什么能够吸收阳明心学?就是因为他的思想和现代思想很相近。这是开始之前必须讲一下阳明心学在思想史上的定位。

    关于阳明心学,其实我们以前对它有很深的误解。比如在座的朋友,当年读书的时候,有政治或历史考试,一定对王阳明要进行批判的。当时的王阳明有三顶旧帽子,第一顶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家,第二顶是镇压农民起义的脍子手,第三顶是镇压少数民族的脍子手。王阳明在1980年代之前都是批判的对象,1980年代之后才逐渐恢复他原来的面貌,今天对他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正确的认识。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王阳明有了一个新定位:四个伟大——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王阳明的三顶旧帽子取下来了,换了四顶新帽子。这个说法是浙江一个著名的阳明学专家吴光老先生提出来的,他用比较浅显的话来讲王阳明。我们今天所在的孔学堂,就是在贵大五九讲话鼓励之后修建起来的。孔学堂有一个王阳明先生纪念馆,是专门用来纪念王阳明先生的。

 

王阳明其人及其时代

    关于王阳明的生平,我归结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王阳明早年立志时期。

    王阳明出生于一个千年文化世家。据《王阳明年谱》,他是王羲之家族的后代。东晋时期,北方战乱,王氏家族迁到南方。王羲之选择浙江绍兴非常优美的地方居住下来,并写下了中国第一书法绝品——《兰亭序》。到王阳明爷爷的时候,是余姚县城一个重要的文人。王阳明10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考上了状元。所以王阳明出生于文化世家,他小时候是一个典型的官二代、富二代。

    关于王阳明的出生,有一个传说:他妈妈怀了他14个月才出生。他的奶奶非常着急,有一天晚上梦见天上的神仙,从五彩祥云中交给她一个婴儿,她从梦中惊醒,王阳明就降生了。所以王阳明最初的名字叫。这个传说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怀胎14个月,一定是母子双亡。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他可能是一个难产儿。他发育很迟缓,到了5岁还不会讲话。有一天来了一个僧人,认为的名字道破了天机,于是改名为守仁,他马上就能讲话,而且一讲话就能背诗。他爷爷很惊奇,问他怎么能背诗。他说:以前听你吟诗,我已经记在心里了。

    王阳明10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考上了状元,于是在绍兴府城修了状元府,王阳明也离开了余姚县城,来到绍兴府城。11岁时,王阳明和爷爷一起到北京去与父亲团聚。他在北京受到良好教育,他当时向老师问了一个问题:何为人生第一等事?老师告诉他五个字:读书登第耳。他说不是。老师追问,他也回答了五个字:读书做圣贤。可见他11岁就立下做圣贤的大志。

    他15岁出长城居庸关,到蒙古草原上考察,当时蒙古和明朝是对立的两大政权。王阳明有经略四方、统一中国之志,学习兵法、骑射,考察边疆地区。他回来之后,想给皇帝上万言书,他父亲非常生气,骂他狂,他就不敢上书了。可见他从小就胸怀天下,希望一统中华,与众不同。

    17岁时,他在江西结婚,新婚之夜他跑掉了,跑到一个道观里和道士谈长生不老之术。第二年,他带着夫人回到浙江老家,在途中的上饶,拜见著名学者娄谅。娄谅告诉他:圣人可学而至。王阳明坚定立志圣人之学。

    这是王阳明的第一个阶段,早年立志时期。

    第二个阶段是中年求索时期。

    王阳明成家之后,必须立业,必须去走古代文人常规的道路,去参加科举考试。他21岁在杭州考中举人,22岁到北京去考进士。第一次没有考中,第二次也没有考中,到28岁(1499年)第三次才考中进士。他在北京时,曾经按照圣人的说法去格物致理。当时的最大圣人就是朱熹。朱熹说万事万物皆有至理,知道万事万物之理,然后豁然贯通,就获得天理。他和姓钱的朋友去格竹子,最后没有格得竹子之理,反而得了一场大病,他于是放弃朱熹的格物道路,转而去求佛、道之路。

    王阳明28岁考中进士,是全国第十名,一甲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他考中二甲第七名,加起来是全国第十名。他考中进士的第二年,正式在朝廷做官,这一年就是1500年。由于他身体不好,他回到浙江绍兴,因为他父亲的状元府在绍兴。绍兴有一个著名的山洞叫阳明洞。这个洞非常出名,是大禹4000年以前到南方居住过的洞穴,这个洞大禹还放金书玉简,所以这个地方称为禹穴。后来,道教的阳明大神也选这个洞作为自己的洞天,是道教七十二洞天中的第十洞天,所以又叫阳明洞。王阳明在这个阳明洞修炼,达到未卜先知的程度。但是他有一个东西放不下,就是孝道。他很孝顺他的奶奶,他说如果在这个地方修炼成道成仙,那有什么用呢?我没有对奶奶尽孝心。他于是放弃佛、道,从阳明洞里走出来,到了杭州。他在杭州遇到一个和尚,在庙里已经静坐了几年,既不睁眼看人,也不说话。王阳明用他的智慧点醒这个和尚,大喝一声:你眼睛在看什么?你嘴巴在说什么?和尚大吃一惊,睁开眼睛,和他说话。王阳明问他:你家里有没有老母亲?回答:有。又问:你想不想她。回答:想。又问:你为什么不去照顾老母亲?第二天再去看那个和尚,已经回家去了。王阳明用儒家的思想,用人伦的孝道,去指点那个和尚。所以王阳明回到了儒家的正统道路。他在杭州西湖把身体养好以后,就到山东担任乡试主考官,完成任务后回到北京,和当时著名的学者湛若水一见定交。湛若水学问很高,在明朝,天下学者要么是王阳明的弟子,要么就是湛若水的弟子。这个人非常长寿,活了95岁,90岁的时候还去爬南岳衡山。他们两人是终生的好友,只是王阳明没有湛若水那么高寿。

    在王阳明35岁时,发生了一件大事。那一年(1506年),弘治皇帝去世了,他只有唯一的一个儿子,就是后来臭名昭著的正德皇帝。正德皇帝从小就吃喝玩乐,一个宦官把他带大,这个宦官就是同样臭名昭著的刘瑾。弘治皇帝去世之前,告诉顾命大臣谢迁等说:我的儿子很聪明,但是没有培养好,我去世以后,你们要好好培养他,让他成为一代明君。弘治皇帝去世后,这个只有15岁的小皇帝登基。他吃喝玩乐本性改不了,刘瑾趁机掌握了国家大权。很多大臣弹劾刘瑾,刘瑾按照名单,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该退休的退休回家。第一波大臣就这样被解决了。第二波是南京的言官御史大夫,他们的职责是给皇帝提意见,监察百官,他们上疏弹劾刘瑾。刘瑾派人把他们抓到北京。王阳明当时是兵部主事,本来也不关他的事情,但王阳明看不下去,就给小皇帝上疏说,这些言官是职责所在,如果他们说错了,皇帝要原谅他们;如果说对了,皇帝就要改正,不能把他们抓起来,如果他们死了、生病了,有损皇帝英明。王阳明的上疏也落在刘瑾手里,刘瑾把王阳明抓起来。这是王阳明遭受的刘瑾之祸

他被廷杖四十,投下监狱,流放贵州。他的父亲也受到牵连。刘瑾认为:我惩罚你的儿子,你要来向我求情。王阳明的父亲是状元,又是老皇帝弘治皇帝的老师,在朝廷里很有威望,如果王阳明的父亲归顺刘瑾,朝廷的官员都会以他为榜样,归顺刘瑾。但王阳明的父亲非常正直,说:我的儿子成为忠臣了。刘瑾见王阳明的父亲拒不求情,就找一个借口让他退休回家。所以王阳明的父亲也受到了牵连。王阳明最后被流放到贵州,目的就是要置他于死地。

    现在虽然说是爽爽的贵阳,避暑的天堂,但是在500年前,贵阳比现在更,到处都是原始森林,到处是蛇虫猛兽,外省人只要进入贵州,没有几个人能活着回去。所以流放到贵州,一般是死多活少。但是王阳明流放到贵州,以他自己的最大不幸,成就了贵州的最大的幸运。贵州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转折,一个是著名的遵义会议(1935年),在中国革命最危机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一个就是王阳明的龙场悟道1508年),开创了中国思想史上一座新的高峰,建立起阳明心学思想体系,影响东亚世界500年。

    1508年,王阳明先生37岁,他历经艰险,来到贵州。他在龙场悟道,为人类带来了良知的光明,这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我们今天怎么来评价都不为过。现在人们往往说中国有两个半圣人,王阳明就是其中一个。王阳明苦苦追求的圣人之道,就是在贵州的地下洞穴里悟出来的。

    这是第二个阶段,中年求索时期。

 

    第三个阶段,是壮年建立兼三不朽功绩的时期。

    王阳明在贵州两年时间(1508-1510),他对贵州少数民族进行了深入调查和了解,积累了很多治理民族问题的经验。他把这些贵州经验带到南方地区,建立了兼三不朽功绩。他离开贵州之后的20年时间,主要在南方地区处理军政事务,特别在他担任南赣巡抚期间,管理几个省交界的地方,他一边处理政事,一边聚徒讲学。他在南方有很多著名弟子,他的学问靠几代弟子流传了一百多年,一直到明朝灭亡,甚至到清朝初年。这是王阳明立言方面。

    他的立功方面,是平定了几个省交界的匪患,建立三个新的县治,另外,平定了明朝中期最大的一场叛乱——宁王叛乱。宁王准备了10年时间,有精兵十万,想一举夺取明朝天下。王阳明带领地方杂牌部队两三万人,平定了这场明朝最大的叛乱,歼灭十万叛军,活捉了宁王,时间仅仅只有35天。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王阳明在明朝最危险的时候,挽救了明朝灭亡的命运。中国古代文人带兵作战,王阳明首屈一指。他因此被封南京兵部尚书、加封新建伯爵位。但是朝廷宦官非常嫉妒。很多人怂恿正德皇帝亲征。正德皇帝自封大将军,率领军队从北方浩浩荡荡南下,还发出一个奇怪的命令:把宁王放出来,重开战争。各种流言蜚语诽谤出来了,甚至说王阳明和宁王互相勾结,宁王的叛乱就是他指使的。王阳明的一个湖南弟子被抓到监狱,迫害至死。这是王阳明人生的第二次灾难。他怎么处理这个事情呢?

    王阳明处理的办法是把宁王交给另外一个宦官,请他转交给皇帝,又把其他大臣和宦官的名字都记载在功劳簿里,妥善处理这个问题,避免了南方重新燃起战火。正德皇帝搞了一个滑稽的受降仪式,把宁王从笼子里面放出来,正德皇帝把宁王抓住,然后班师回朝,但是不小心落在水里受到惊吓,最后一命呜呼了,时年31岁,没有后嗣,明朝又陷入皇位和继统的争论之中。王阳明就在艰难曲折中成就了他的学说、他的事功、他的德行。这是王阳明壮年时期,建立兼三不朽功绩。

 

    第四阶段,晚年讲学和平定广西土司问题。

    王阳明平定宁王叛乱之后,各种流言蜚语随之而来。王阳明上疏,请求回到浙江老家。第二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就在浙江老家守孝,守孝三年以后,本来应该官复原职,但是朝廷那些坏人嫉妒他,没有把他召回,他也非常愿意留在家乡讲学。王阳明一生有十多次上疏辞职,他不愿意当官,他愿意回家去孝敬他的奶奶,回家养病和讲学。他最不喜欢当官,最喜欢的是讲学。所以他晚年有相对安静的六年时间在浙江讲学,培养了许多著名弟子。

    1527年,在他56岁时,广西发生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土司叛乱。当时越南准备派精兵10万支持广西土司,朝廷根本无法处理这一事件。当时兵部尚书是王阳明的好友,推荐王阳明处理这个问题。王阳明已经生病了,推辞不能出征,朝廷圣旨下来,王阳明只好带病前往处理广西。他把土司问题处理得很好,仅用半年时间就把广西土司问题解决了,而且此后一百多年广西土司没有发生叛乱问题,这成为王阳明最后的点睛之笔。

 

图文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办公室  图文来源:致良知商学院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