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南镇观花咏良知

发布时间: 2016-10-19 浏览次数: 292

    本网编者按:“2016中国·贵阳(修文)第五届国际阳明文化节”将于102829日在贵阳举行之际,由贵阳市委宣传部主办,修文县委、修文县人民政府、贵阳日报传媒集团承办的“知行之旅·发现阳明”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开展。活动为国内媒体首次组团沿王阳明生活轨迹,对“阳明文化”进行系统主题报道。

    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历史系张明副教授参加此次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从20161014起,《贵阳日报》推出“知行之旅·发现阳明”系列报道,同时刊载张明副教授“阳明文化”系列文章。现原文转载。

 

绍兴市阳明小学的学生诵唱以颂扬王阳明为主题的《我心光明》  图片来源:《贵阳日报》20161019

 

南镇观花咏良知

张明(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暨中国文化书院兼职研究员、美国夏威夷大学访问学者

    王阳明归隐绍兴之后,度过一生中最为惬意的六年讲学时光(1521-1526年)。他将早年提出的学术思想加以总结和完善,使之提升到炉火纯青的圆融境界,正式提出致良知三字,最终完成了别具一格的阳明心学思想体系。  

    在此期间,王阳明往来于绍兴与余姚之间,亲自主讲于稽山、龙山两大书院,他以简易直捷的方式传播良知学说,为天下王门培养了大批心学人才。《传习录》记载了一个关于良知辨析的故事: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这就是广为流传的王阳明与弟子南镇观花的故事。今人往往以故事末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话头,便武断认定王阳明是一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家,将王阳明打入被批判者的行列。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误解。  

    事实上,王阳明并没有否认此花的客观存在,他只是认为必须有所感应,相互依存,彼此才有实际的意义和价值;如果没有两者之间的感应,它们只能是同归于寂;只有将合二为一,使心中的良知发挥出来,产生影响,发生实际感应,的存在才有意义,也就是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一再强调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则万事万物皆得其理,要求内外合一、知行合一,乃至于天人合一,从而到达万物一体之仁,这才是王阳明良知之学的真正精髓和价值。

    在优游林下的美好时光,王阳明潜心思考良知对人生和社会的意义,他晚年写有多首诗歌咏赞良知。《中秋诗》云:去年中秋阴复晴,今年中秋阴复阴。百年好景不多遇,况乃白发相侵寻。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王阳明将心中的良知比喻为光明月,认为良知内在于人心之中,良知原不昧,永远无亏缺;良知可以抵挡外物侵扰,战胜艰难困苦与黑暗,只要心中有明月,山河大地一片清辉安宁。

    一见桃花后,至今信不疑。伟哉,南镇观花!伟哉,阳明良知!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