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军副教授参加“第六届书院传统和未来发展论坛”

发布时间: 2016-08-14 浏览次数: 178

    20168789,“第六届书院传统和未来发展论坛”如期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书院学会、中国书院研究中心、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七宝阁书院联合举办,七宝阁书院承办。

    来自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鹅湖书院、东林书院、万松书院、花洲书院、应天书院、石鼓书院等传统书院的研究学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贵州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九江学院、上饶师范学院等大学的专家,全国各现代书院、学堂及私塾的创办者,部分高等院校的学生社团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社”、“中国青年网”、“儒学网”等知名媒体人士参与。

    书院是独具中国传统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与文化意象。自其诞生的千余年中,书院与儒学“一体化”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士人教育、社会风俗、国民精神等诸多方面。书院改制之后百余年至今,特别是近十数年来,国内各种类型的新式书院继承中国传统书院的精神,蓬勃发展并不断产生新的时代命题,亟待从学术界到实践领域诸群体相互之间交流切磋、共谋大计。一年一度的“书院传统和未来发展论坛”,即由此而来。

    本次论坛期间,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七宝阁书院马一弘院长、湖南大学邓洪波教授、国际儒联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张践主任、江西师范大学许怀林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张三夕教授等与会专家、学者、书院界人士等,围绕着本次论坛的主题“家教、家训、家风”及书院文化等内容作了发言。

    论坛发言强调了书院文化对当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探讨了书院儒学文化传播的各种方式,分析了中西教育的异同,批判了社会上打着书院旗号的功利主义的办学现象。在论坛《论文集》中,来自韩山师范学院的学者还专门对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进行分析总结,将之与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等并举,认为都是现有教育体制内书院的典型。论坛最后还就“学田”亦即经济基础这一困扰现代书院发展的重要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中国书院学会理事、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王胜军副教授提交论文“书院建筑文字符号的‘无声讲学’:以明清西南为例”并作论坛发言。认为,书院建筑群落中所富含的文字,是一套具有儒学丰富内涵的表意符号。从书院讲堂、斋舍、牌坊的匾额,到楹联、碑记等叙事文字,均取意于《四书》、《五经》等的文本以及儒学史中的人物、事件与文化理念,以文字符号的形式,简洁、直观地表达了儒学的各种文化意指;明清时期儒学在向西南边疆地区传播的过程中,这套文字表意系统的作用更为积极与突显。它与书院师生讲学、考课、雅集交相结合,相得益彰,成为书院文化、学术、教育体系中潜移默化的“无声讲学”;通过书院建筑文字符号承载文化意旨、营造良好教育环境,是中国古代书院的重要传统和独特智慧,对现代书院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传承与借鉴意义。

    本次论坛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具有多重意义。一是较之于以往的书院发展研讨会,此次论坛在举办时间与规模上均大为扩展,表明书院及其文化的发展势头强劲,深刻地影响着广大普通民众;二是论坛对书院发展相关问题的探讨越加深入、贴近实际,既有学术层面的理论开拓,又有实践者的经验交流,两者互为支撑与应鉴,协同性更强;三是论坛参与者体现出振兴优秀传统文化的神圣使命感与高度热情,对书院文化寓意的理解与践行不断深化,表明传统的书院文化正日益成为现代文化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话语。

 

图文提供: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王胜军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