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军副教授新著《清初庙堂理学研究》出版

发布时间: 2015-10-20 浏览次数: 167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副教授、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贵州大学中国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胜军博士新著《清初庙堂理学研究》,于20159月由岳麓书社出版。该著作受教育部2012年人文社科项目(西部和边疆地区)资助,是王胜军副教授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屡次修改、订正而成,也是岳麓书社“青年学术文库”系列丛书之一。该著作的出版,是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暨“贵州大学中国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不断拓展传统文化研究范围的又一重要体现。

    清初庙堂理学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新文化运动以来,儒学便被冠以“专制护符”的恶名,时至今日在许多海外新儒家的研究中,一个重要趋向仍是去儒学的政治化,力图将儒学限制在道德修养的“私领域”中,或者是发展出一套与西方哲学抗衡的“崭新而有说服力的道德推理”。与之相对,由于政治气候的变化,大陆新儒家近年来却极其活跃,然而,历史上的得失成败若不详加考察,便可能失之以急切、盲目,从而覆“周期率”之辙。儒学是什么,如何走向外王,必须“讲清楚”,之后才能施诸现实、“为我所用”。

    清代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古代社会,是史学研究的重镇。清初庙堂理学,正是在这个特殊的时代,它既涉及到重大的民族问题、国家大一统问题,又涉及中西文化之争的问题,对清代的任何评价,都不可能离开当时的官方意识形态。清初庙堂理学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究竟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学术界对此长期各持己见、争持不下,贬者居多、褒者无几。无论如何,清初庙堂理学都必然会对清代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产生影响,或正面的、或负面的。因此,认清近代中国以来的历史得失,对清王朝作出客观评价,以及对明末清初这一历史剧变作出客观评价,考察这一时期民族、政治、学术问题,都有必要深入到清初庙堂理学这一国家意识形态之中。

    该书截取康熙帝、魏裔介、熊赐履、李光地、汤斌、张伯行等六人作为文章的主要线索人物,考察了这些人物的主要思想与庙堂理学的关系。另一线索是御纂经典,御纂经典具有将一般思想学说上升为国家意志的作用,它代表了皇帝及臣僚们的共同意志,诸如《日讲四书解义》、《日讲五经解义》、《孝经衍义》、《朱子全书》、《性理精义》、《周易折中》等都纳入了考察范围并进行阐释。另外,就是将顺、康时期庙堂的理学思想与其理学实践结合起来进行考察,考察理学进入庙堂之后在与王权结合过程中的升降蜕变,分析了儒学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

    在整体的思路上,贯穿着三种历史文化的关照:一是将清初庙堂理学置于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斗争与融合之中来进行考量,突出满族及清初官方在庙堂理学确立过程中所起到的主导作用;二是从儒学发展角度将清初庙堂理学放在程朱与陆王之间斗争融合的角度以及它与佛、道诸社会意识形态之间关系中进行考量;三是将清初庙堂理学放到理学与王权之间斗争妥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来进行考量。以此为基础,该书试图建立起一种学界认同的新儒学形态以及考察传统儒学的新观念、新范式,为儒学在外王领域的开拓提供一个样本,也为当今儒家文化复兴及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提供某些可资借鉴的理论。

    全书共分为七章,分别是绪论、清初庙堂理学的确立、清初庙堂理学与道统、清初庙堂理学与治统、清初庙堂理学与学统、清初庙堂理学与民间意识形态、清初庙堂理学的特点,并附有《顺、康朝理学大事年表》。作者认为,清初庙堂理学的主要作用便是论证清王朝的合法性、解决满汉之间的民族冲突,庙堂理学提出了尊崇儒家文化的治国之道,并将程朱之学确立为帝国的意识形态,顺应了士大夫在异族统治下渴求本民族文化绵延的愿望,也符合当时程朱理学渐趋复兴的学术背景,吸收了满族天人感应等思维方式,将满族政教合一风俗与朱熹道统、治统合一的理想结合起来构建了新风格的政治体制。清初庙堂理学对这当时的文化秩序建设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所高举的程朱理学与新兴的考据学彼此争斗,形成了一套“法行程朱”、“经尊服郑”的文化运行模式。庙堂理学在与王权的斗争、融合过程中,高举崇三代、格君心、举贤才、正风俗、厚民生、怀远人的旗帜,对清初的现实政治进行了儒家化的改造,但是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表现为王权兼并了治统与道统,士大夫们从此失去了批判政治权威的立足点和话语权。

    总体来看,该书认为,清初庙堂理学与儒学本身不断分化并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与传统社会官、民对立统一的社会结构,与清初特殊时代的民族融合以及游牧、农耕两种文明的冲突,与明末清初儒家士大夫的分阶层走向等都有关系。它是顺治、康熙时期与王权政治进行博弈从而渗透到国家意识形态中的那一部分理学:这一部分理学,既起到过制约王权的作用,同时又被王权打上了深刻的烙印。清初庙堂理学就是儒学与王权既斗争、又统一的产物。在理学与王权的对立、统一的矛盾之中,理学占据着主体地位,而王权却起着主导作用。理学试图构建的理想国在清初还远远没有建立,并在以后的岁月中几经蜕变,尽管如此,清初庙堂理学作为儒学走向外王的重要尝试,还是在顺、康时期产生过重大影响,这说明理学自有其永恒的伟力、不可磨灭。

    王胜军副教授为河北高邑人,历史学博士。毕业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现为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副教授、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贵州大学中国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兼任中国书院学会理事、贵州省黔学研究会研究院研究员,《阳明学刊》、《人文世界》编委。主要从事以宋明理学、书院文化为中心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先后在《中州学刊》、《湖南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教育部课题一项及其他课题数项。

 

图文: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