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国际关系理念(第一辑)

发布时间: 2013-10-18 浏览次数: 64

 

三、“义勇”--道德的楷模


  “义”和“勇”在儒家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追求“义”,兼有“勇”是儒家向往的道德楷模。

  什么是“义”和“勇”呢?“勇”比较好理解。“勇者不惧”。“义”的含义比较复杂。孟子对“义”有多种解释:“羞恶之心,义也。”“敬长,义也。”“义,人路也。”《礼记》:“除去天地之害,谓之义。”古汉语中“义”同“宜”,是适度的意思,引申为正义等。儒家的“义”,有时用本意,有时用引伸意,有时兼而有之。

  孟子关于“义”和“生命”的论述震撼心灵:“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孔子对“义”有许多看法。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义以为质”。“君子义以为上。” “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孔子称赞子产“其使民也义”。同时,“义”还是统治人民的方法:“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述可知儒家对“义”重视的程度。那么,“义”和“勇”的关系怎样?孔子说:“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可见,“义”是“勇”的统帅,不能有“勇”无“义”,“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勇”和“义”配合才相得益彰。

  在国际关系和外交上,我们怎样借鉴儒家的“义”和“勇”呢?

  1.国家应把道义放在外交和处理国际关系的首要地位。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勇气相配合。否则,因惧怕而不敢、也不能伸张正义。

  2.国家应通过正当方式获得利益。

  在利益面前,应“见利思义”。要通过正当方式获得利益。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3.国家在维护和伸张正义时要有勇气,且适度。

  国家在伸张正义时,既要有“见危授命”的勇气,也要审时度势,把握分寸。即:“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世界比较安定时,表态和行为要正直;世界局势混乱,存在某种重大威胁或潜在危险时,行为要符合道义,但表态要谨慎。

  4.有道义的国家应勇于承担国际领导责任。

  有道义的国家应勇于带领道义和勇气不如自己的国家维护和伸张正义,承担国际领导责任。子路说:“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不仕无义。”子路这一高尚的人出来做官是为了推行道义、不做官称不上道义的想法,和一个有道义的国家应勇于承担国际责任一致。可是,子路的思想不全面。孔子多次强调,高尚的人出来做官无法发挥作用时就应隐退。所以,有道义的国家是否承担国际责任,要看能否发挥正义作用。


  四、“诚信”--安身立命的出发点


  “诚”和“信”是儒家行为处世的重要准则,是人安身立命的出发点。

  “诚”在古汉语中有诸多解释:“纯也,无伪也,真实也”;“信也”;“敬也”;“真实无妄之谓”等。儒家论著中的“诚”基本是这些含义。“信”在古汉语中是“不怀疑”,“无差错”、“确实”等,引申为“守信用”、“信任”等。

  儒家关于“诚”的论述很多。《中庸》:“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儒家把“诚”看作是一切事物的开始和结束。因此,儒家认为,高尚的人非常看重“诚”,不仅用它完善自己,还用它完善事物。“诚”是上天赋予事物的属性,要修养真实,是人的活动范畴。“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儒家还认为,“意诚”,是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至诚”,是治理天下的“大经”,安定天下的根本。

  儒家关于“信”的论述也不少。孔子说:统治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要“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他说“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宣扬:君子“主忠信。”反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孔子教育学生:“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认为信约接近道义,所说的话就可以实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君子义以为质,……信以成之。”

  孔子不仅在人际关系上强调“信”,在治理国家方面对“信”也非常重视。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对此三项,孔子强调,“信”(信任)最重要,“民无信不立”。他奉劝统治者任用士人要“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子夏说:“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向君主进谏要“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
Baidu
map